大相发现危机事件一旦爆发,伴随着大众媒体的介入,就会立即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。由于媒体的消息来源渠道是复杂的,或许会对统一危机事件的传播,在内容上产生很大差异。而公众对危机时间信息的了解愿望是迫切的,他们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,并且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本着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态度,往往对危机事件中的企业以及其产品采取回避和抵制的态度。为了避免不同版本的信息混淆广大消费者的视听,作为危机事件的当事主体——企业,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,企业的危机管理者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设立危机处理机构,调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,配备必要的危机事件处理设备或工具,以便迅速调查、分析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,进而通过媒体,把危机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众,以确保危机消息来源的统一,消除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各种猜测和疑虑。所以,及时发现危机事件的源头并能够迅速反应控制事态,将有利于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和减少各方的损失。
在危机管理过程中,企业的危机管理者必须当机立断,快速反应,果断行动,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,从而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。否则,就会扩大突发危机事件的范围,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。
在危机事件发生后,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首先控制住事态,使其不扩大、不升级、不蔓延,速度是处理危机事件的关键。
要积极负责,勇于承担。通常情况下,许多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,危机管理者应首先坚持承担责任的原则。因此,公众会关心两个方面的问题:
第一,
公众的利益问题。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,所以不论谁是谁非,企业都应该承担责任。即使受害者在危机事件中有一定责任,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,否则只会加深矛盾,引起公众的反感,不利于问题的解决。
第二,公众的感情问题。在很多时候,公众非常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,所以,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,并对其表示同情和安慰,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,解决深层次的心理、情感关系问题,从而赢得消费者更多的理解和信任。
事实上,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称,对企业有了心理预期,即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才会感到满意。在危机事件发生后,企业应该时刻把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,并确定采取合适的行动切实维护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,这是赢得公众认可的关键点,同时也可以及时赢得新媒体的认可。在很多时候,消费者希望看到的仅仅是企业承认错误的态度与积极改正与行为,而不是要真正把企业置于死地。所以,企业绝对不能选择不负责任的态度,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。
20世纪70年代,日本本田公司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危机事件,即著名的“缺陷车事件”。当时日本本田公司刚刚挤入小轿车市场,在几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夹缝中生存。刚打开销路的“N360”型轿车却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,造成上百起人身伤亡事故。受害者及其家属组成联盟抗议,日本本田公司瞬间声名狼藉,企业生存岌岌可危。日本本田公司并没有在舆论的重压下乱了阵脚,而是立即以真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失误。在第一时间,日本本田公司举行了记者招待会,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众认错,总经理道歉之后引咎辞职,同时宣布收回“N360”型轿车,并向顾客赔偿全部损失。他们还重金聘请消费者担任本田的质量监督员,经常请记者到企业参观访问,接受舆论监督。日本本田公司的诚心打动了挑剔的日本人,并最终在公众的心中树立起了“信得过”的形象。
企业重要的是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问题。假如可以预见到民事诉讼的损失,企业的危机管理者必须主动表示关注。在危机事件发生后,即使起因在受害者一方,企业管理者也应该主动承担义务,积极进行处理。如果一个企业的危机管理者有诚意,那么,对或错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。对人们来说,感觉胜于事实。也就是说,处理危机时你绝不可以改变已有的事实,但却可以改变人们对事件的看法。
大相认为面对危机事件,企业管理者只有开诚布公地说明事情的原委,诚恳地接受批评才能淡化矛盾,最终转危为机。